什么日子不都得过,不是吗? 天天观速讯

2023-06-26 15:58:57 来源: 老钱日日谈©

头图来自:视觉中国


(相关资料图)

2022年的结婚数据出来了——登记结婚683万对,其中初婚人数887万人,同比减少23%。

我有个感觉不一定对:二婚和二胎分别撑起了“结婚”和“新生儿”数据。

根据2020年的数据,初婚年龄已经被拉高到了男30岁+女28岁左右。

因为女性生育年龄的硬约束在,留给生育的窗口期没几年了。

结婚人口池是新生儿人口池的领先指标,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生育数据可能是5~7年前结婚人口池的结果。

以结婚人口池为锚,未来的新生儿人口数量也能猜个大概。

哦对了,还有一组数据:根据贝壳找房的报告,2021年一线城市购房平均年龄在36.9岁左右,比新一线城市高2.7岁,比二线城市高2.1岁。

房价→人口→房价

说两者有因果性,那是忽悠人。

但相关性,肯定存在!

至少从总量层面看,房价影响着远期人口数量,而人口数量所带来的需求,又支撑着房价。

比如现在的购房主力年龄段,就是90后的上车需求,80后的改善需求,60后的养老需求。

当然了,理财爱好者买房,总量数据从不是重点,重要的是结构——个别城市,点状区域的供需和流通。

宏观数据说到底只是自上而下的结果,但是否生娃,完全是自下而上的个体行为。

在这件事上,政策刺激可能是最无力的,个体怎么想,起决定性作用。

其实我更愿意从“资本开支”的利弊角度看待生娃这件事。

家庭就像一家企业,生娃就像一笔不断投入的资本开支。

资本开支,必须看到回报才有动力去做。

以前生娃,多生,多张吃饭的嘴而已,边际成本低。娃既能下地干活,又能养儿防老,要是会读书,运气好还能突破下。所以生娃兼具保本和彩票双属性,划算!

现在生娃,企业自身的现金流就不太好,久期也看不了很长。生娃之前,普遍还得在房子上砸一笔资本开支,压力更大了。回报率的评价体系也完全变了,现在得成绩好、学校好、工作好、赚钱多,才叫划算。

保本属性没了,只剩小概率的彩票了。

其实用这种冷冰冰的视角看,结果显而易见。

当然,肯定有人会说我三观不正,“娃是意义,不是手段”。

你说得对!我真心希望你一定要有意义。

我不行,我没意义,只能坐小孩那桌……

数据就摆在那,怎么解读都行。

但我有个感觉:经济增速下台阶的过程中,每个1%都会有与之匹配的、自洽的社会思潮和反馈。

我在北京,年轻人在雍和宫里烧香拜佛,中年人在朝阳公园躺平晒背,都挺好,都是合理的。

我上午还在微信上约女搬砖工等周末去朝阳公园野餐呢,可期待了。

什么日子不都得照过,不是吗?

看看那些60后的父辈们,生活平淡,时间缓慢,我觉得他们都自洽又知足。

可能我们社会整体正在慢慢走出所谓的内卷叙事。

挺好,我真心说这话。

当然,我也打心底怀念2015年~2018年那时人傻钱多速来的氛围,毕竟机会多嘛。

真的,怎样都行,宏观背景就是用来接受的。

历史告诉我们,发展轨迹长期看是向上的,但过程中,各种意外和困难会不时出现,而且总是出现。两种状态并不冲突。

像这样:

图里的世界波澜不惊,然而现实世界中,地缘、战争、天灾、大量死亡、经济危机、衰退甚至萧条、上百次的股市崩盘、多个通胀率超过6%的年份……

我们有无数悲观的理由,但拉长看,就是稳定向上。

世界是包容的,悲观警觉让我们活下来。活下来,才能看到更长久期的乐观结果。

也许,我们的很多担心都是假的。

标签: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上一篇:星火成炬 | 点亮乡村多彩生活 世界热讯